廣霍香精油已有久遠的藥用歷史,遠古時代即用來專解蛇傷蟲咬。作為有名的中藥材,它也是“藿香正氣丸”的主要成分。廣藿香是一種外表類似胡椒薄荷的唇形花,因而另有薄荷藿香Mentha cablin之名。
廣藿香精油:
英文名:Patchouli
俗名:印度薄荷
植物科屬:唇形花科(Lamiaxeae)
植物型態:六十至九十公分高的灌木,葉片寬闊、柔軟,形狀像菇類。
產地:印度、印尼、北蘇門答臘、中國、巴西和非洲
萃取部位:以發酵干燥的葉片為主
萃取法:水蒸餾法,三十三.公斤可萃取出一公斤的精油
色澤:橘棕色,膠狀(粘稠)
氣味:濃厚的土味,薰醉感、異國風味
拉丁學名:Pogostemon cablin(Blanco)Bentham
廣藿香獨特的氣味引發兩極的感受,有的人喜愛這股氣味,有卻人卻嫌臭。廣藿香屬于越陳越香的精油,需放置數年以上才能完全展現其芳香特質。它是很好的定香劑,是香水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原料。芳香療法中,若在調配好的精油中滴一滴廣霍香精油,可以讓香味更持久。
廣藿香:平靜而性感
廣藿香的費洛蒙特質是眾所周知最性感的一種氣息,而成為香水工業中不可或缺的芳香精質之一。廣藿香精油幾乎只由稀有的倍半萜烯和廣藿香醇組成,其濃度之高,幾乎無其他天然物質可出其右,而這些成分也是廣藿香精油芳香的來源。廣藿香精油的氣味被歸為根類,但其實是由葉莖為主的全株藥草曬干萃取。加工方式會影響萃油率,若采來白天曬、晚上陰干,含油量高。
生長背景:
葉大片有毛、背面反白,與“到手香”是不同屬種。種名“cablin”,原生于菲律賓,有特殊香氣。唇形科植物通常化學型較多,廣藿香也是,但多半以倍半萜類(烯、醇)占高比率,氣味頗接近,所以市場沒特別區分化學型,經常將它歸類在倍半萜醇類,是因為其性格比倍半萜烯鮮明。而其中所含多種成分(愈瘡木烯、廣藿香醇、等)皆有去炎作用。
根據以往的經驗,純粹的廣藿香精油通常不是深受喜愛,就是遭到排斥,但若融合花香精油和柑橘精油,便能創造出一股連對手都會倒戈的絕妙組合。
中國大陸研究廣藿香藥材發現,栽種地點的不同,比起品種差異,更會造成不同化學類型。等級高者是“牌香”(廣東產),最差者為“南香”(海南島產)。不過,廣藿香精油的醇類分子較多,其藥材則偏重酮類分子較多。南香的氣味最接近印度生產的廣藿香,精油萃取率高,倍半萜醇多,倍半萜酮少。牌香則精油萃取率較低,但中藥材較看重的倍半萜酮含量卻最多。
精油化學成分:
倍半萜烯:40-60%(主要為布藜烯)
倍半萜烯醇:30-60%(主要為廣藿香醇)
倍半萜烯氧化物:6%(布藜烯氧化物)
倍半萜烯酮:3.5%
心靈療愈:
文化差異讓廣藿香產生不同解讀,對歐洲人來說它象征“催情”,但東方人聞起來只連結中藥氣味。早年歐洲人從印度進口的絲綢織品中,聞到這股氣味,而絲綢的柔軟特質,讓他們把“東方情調”與之聯想。直到1844年廣藿香葉抵達倫敦,才認識這股氣味的源頭。之后,西方人聞到廣藿香,總幻想起印度的東方風情,這是被文化建構出來的催情作用。
相關推薦:《羅馬洋甘菊(黃春菊屬)精油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