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香花苞,中國古人稱之為“丁香結”,并認為其極似人的愁心,所以常用來表示愁思的一種情結。比如有牛嶠的“自從南浦別,愁見丁香結”,李商隱的“芭蕉不展丁香結,同向春風各自愁”,李璟的“青鳥不傳云外信,丁香空結雨中愁”,都是以丁香來暗喻愁思。文人墨客以及我國各地多見的丁香,實際為木犀科“紫丁香”而非芳香療法中常用的桃金娘科的藥用丁香。
植物科屬:木犀科
俗名:小丁香、小丁香頭、丁子香、雞舌香
植物型態:丁香樹身軀高瘦,可達二十公尺高,枝葉繁茂,屬于常綠喬木,蛋形葉片如皮革。
產地:印尼、馬達加斯加、坦桑尼亞
萃取部位:干燥的丁香花苞
萃取法:水蒸餾法
色澤:黃色
氣味:濃郁的香料味、細致粉味、柔軟
丁香樹原產于香料之島摩鹿加。樹的所有部位,包括樹葉、樹干、花苞等都散發著芳香。
丁香是相當普及的香料之一,由干燥的花苞制成,在中國與印度文獻中最早提到丁香。古羅馬作家Plinius在文獻中指出,丁香于一世紀首度由印度進口。
丁香花苞精油化學成分:
丁香酚:70-80%
芳香酯:10-18%(主要為乙酸丁香酯)
倍半萜烯:5-15%(主要為β丁香油烴)
單萜烯:2%
單萜烯醇:1%
倍半萜烯氧化物:1%
木犀科是一類雙子葉植物的木本植物,一般路旁的樹很多都屬于木樨科植物。木樨科植物亦包括很多經濟產物,如:桂花、丁香、茉莉、油橄欖等。
紫丁香,正是我國長江以北,春季在庭院常見芳香樹種的丁香。是木犀科紫丁香屬植物。主要應用于園林觀賞,因其具有獨特的芳香、碩大繁茂之花序、優雅而調和的花色、豐滿而秀麗的姿態,在觀賞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,已成為全世界園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。可種植于路邊、草坪或向陽坡地,或與其他花木搭配栽植在林緣,也可在庭前、窗外孤植,或將各種丁香穿插配植,布置成丁香專類園。還宜盆栽,并是切花插瓶的良好材料。又是工礦區等綠化、美化的良好材料。
成分分析:
含倍半萜烯類的β丁香油烴,促進陰陽能量交流,丁香稀釋后應用很廣。
丁香酚的作用偏發散,但性格較內斂安靜,甜度不如肉桂醛。不過因為丁香酚是香草素的前驅物,調香界常用來合成“繽紛”的香草素,因此丁香也很適合與酯類調香,具有歡欣鼓舞的氛圍。丁香酚在純潔熱情的背后,正是有這樣的樂觀與信心來作支持。
補充說明:
丁香花苞精油內含大量乙酸丁香酯(芳香酯),比起市面上販售的平價丁香葉精油溫和,因丁香葉精油中丁香酚含量經證實高達80-92%;此二種精油的拉丁學名相同,但萃取部位不同。
相關推薦:《放松甜蜜的香草精油》